【STI專訪】教育永續帶出對新世代的影響力——專訪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

接受教育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,也是我們的權利和義務,然而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大環境下,有些孩子礙於地理位置與其它因素,導致學習進度落後,時間一拉長,一開始的跟不上及落後,卻是推使放棄學習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近幾年,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廣受注意,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,第4項的「優質教育」正是永續發展的目標其中一項,人才培育是許多先進國家的重點目標,優秀人才的不斷產出能使一國永續的進步。

由此可見「教育」是一切永續的源頭,提供優質教育更是政府與許多非營利組織的共同目標,作為臺灣線上學習平台翹楚的「均一平台教育」,正是提供優質教育幕後的重要推手,重視學生個人化學習,達成持續學習的果效。

然而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均一教育的專案發展經理Rachel、品牌行銷組組長Emily、行銷專案經理Shina來和我們分享均一教育在教育界所扮演的角色,以及他們為台灣教育界帶來的影響力。

線上教學融合多元人才 一同打造平等的教育環境

在訪談的一開始Rachel和Shina以及Emily個別用了「線上教學」、「多元人才」、「平等教育」來描述均一教育的價值。均一教育是一個以線上教學系統為主的教育團隊,透過建構一套完整的線上學習平台,能針對孩子不同的學習進度,提供適合的學習方式,顯現個人化學習的重要;有了線上的教學平台,讓教育的觸角得以延伸到全台各地,所屬偏鄉的孩子也可以不受限的,找尋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方法,一來能補足教學資源上面的不足,二來也能開啟孩子與外面世界的連結。

均一平台教育團隊,有著許多不同的人才,像是有軟體工程師、律師、數位行銷等多樣背景的人才,各個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即便來自不同領域,心中卻有著共同的理想,想為臺灣教育盡一份力,如果真心熱愛教育,並非只有老師能夠為教育帶來影響力,經由自己的專業能力,也能間接達到相同的效果。

均一團隊

均一成為支持老師的角色

「均一期待成為老師的智慧助教,而非成為取代老師的角色。」Rachel與我們談到。當老師第一次聽到科技融入教學時,心中難免會浮現出擔憂,深怕自己的專業因著科技的進步而被取代,現今的實體授課,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平台的上架,學習方式和模式已大不相同,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從網路當中輕易取得。

然而,均一教育的立場並非透過科技取代老師,而是期待能透過科技的力量來輔助老師們來處理過往繁瑣的、重複的、甚至是耗時卻缺乏效率的工作,好讓老師可以專注在只有人可以處理的事情上,像是理解學生的感受,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學習上的迷失,以及發現學生在學習程度上的不同能力,進一步地去個別改善教學的方式。

均一與老師們共同為學生們打造新的教育環境

「幫助老師從黑板粉筆授課方式,走向科技融入教學。」這是在均一教育的願景下一直希望能帶出的影響力。近幾年,均一會邀請曾使用過均一教育平台的老師擔任講師,目的是希望更多老師能夠了解「科技不是威脅,而是一種增加教學效率的工具。」

訪談過程中Rachel說到,曾經有位常常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老師與他們分享,從均一教育平台系統的後端發現,有一位學生在寫數學題目的時候,同個類型的題目錯誤率很高,作答時間也相當短,後來才發現他並不是數理能力不好,而是在閱讀理解上有問題。善用科技的力量,後端數據的分析,幫助老師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學生,進而找出學習上真正的問題。

疫情之下的均一與數位化的衝擊

去年5月臺灣疫情嚴峻,三級警戒一聲令下,帶來一連串的挑戰和改變。作為臺灣線上學習平台的先驅,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面對相當大的衝擊,Shina說到。在疫情的肆虐下,人們的生活改變了,教育的模式也被迫轉變,過去鮮少使用網路授課的老師,也必須立即接受和執行。

平台的使用量也急遽暴增,單日最高流量相較以往增加五十倍。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在疫情期間,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提供老師適合的教學資源,即便當中有些並不是來自均一本身的平台內容、資源,但均一依然抱持著一份理念是,幫助老師找尋到適合他們的教學系統與資源,才是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事情。

均一文教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

疫情下的另一場隱憂

疫情爆發後,除了教學平台的使用量暴增之外,硬體設備的不足,也引起了另一層面的擔憂。政府下令全台停課的當下,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團隊像是戰場上的士兵,努力為孩子找尋可用的教育設備,避免學習過程中斷;也許在城市長大的你和我有點難想像,但是對在偏鄉的孩子,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,一但沒有學校的協助,就有可能因此而中斷學習,缺乏科技設備的輔助,遠距授課根本是無稽之談:此時的均一,使用各種方法來協助偏鄉孩子獲取載具設備,為的就是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機會。

空有設備,卻不知如何操作是教育現場出現的另一項隱憂。雖說科技可以增加學習的效果,但如果不當的使用,也會造成學習上的另一個不好的效果。在疫情之下,很多的學生獲取了設備,卻不知該如何使用,甚至許多的老師也因著被迫轉型,因此不知道該如何去使用硬體設備,此時的均一開始組建團隊,幫助不會使用設備的老師,使得他們可以在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輔助之下,學會硬體設備的使用,好讓老師藉此可以為學生進行授課。

並非是老師,才能對於教育帶出影響力。

訪談的尾聲,我們問到Rachel和Shina以及Emily為何會想加入均一教育?Shina與我們分享,大學時參加遠距教學計畫,那次是她第一次知道均一教育平台,有個令她印象深刻的學生,那個學生的數學不好,但均一在數學理解上對他有很大的幫助。

幾年後,Shina無意間看到當年那位孩子的社群分享,發一張照片並寫下「謝謝當年相信我的那個人」。此回應讓Shina相當的感動,心中也深深放入這份感動,成為未來加入均一的契機。

Rachel則是曾經在紅十字會工作,在當中也看見了一些臺灣在國際外交上的問題,臺灣許多產業在國際上有著領先的位置,在一些的發言上也有不錯的表達機會,這刺激了Rachel思考,她可以如何努力讓臺灣在世界上,能成為一個更有影響力的角色。

Rachel說到如果臺灣要變強,產業必須變得優秀,產業要優秀必須要有人才,人才的養成要從教育開始。因此當Rachel從瑞士回臺灣,決定把自己人生的下個階段投入在教育領域上面,即便沒有教育相關背景,但因著她對於教育的使命和願景,決定加入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。

選擇自己熱愛的舞台,盡全力的發揮自己

有些價值是你投入進去後才能產生的,Emily說到。起初決定加入均一時心中難免會有些不確定與懷疑,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否符合自己對於職涯的規畫,但投入後,自我的價值觀也有了轉變,Emily開始發現加入均一這樣的NPO之後,有些自己重視的事情逐漸有了改變,起初最擔憂的薪資問題也好像變得不再是最重要的。

隨著時間的累積,Emily開始發現到真正讓他生活有熱忱繼續堅持下去的是,正是那些真正能為社會帶來影響的價值觀。最後鼓勵我們,如果真正在乎一些事情,並且想帶來改變,或許你可以將自己投入在其中。

(本文由STI永續人才孵化計畫第0期第A組同學訪問撰稿,成員包括:呂建槱、郭維哲、陳人平、劉毅群、商寧真。)

Scroll to Top